我在石家庄火车站的站台上,看见了四十多年不曾见面的二姨哥嫂陈东俊、张玉芳。我没有跟他们一起回正定的家,而是匆匆忙忙从石家庄火车站,乘坐微水(井陉)的长途车,去了30公里远的井陉县东。
一下车就看见河对岸一副巨大的汉大将韩信画像,原来著名的“背水一战”就发生在这里。按我的那点常识,自然地想起:公元前204年爆发的井陉之战,是楚汉战争中汉大将韩信指挥的,在井陉口一带对赵军的一次出奇制胜的进攻作战。在这次战役中,韩信以不到3万的劣势兵力,背水列阵,奇袭赵营,一举歼灭号称20万的赵军,阵斩赵军主将陈余,活捉赵王歇,灭亡了项羽分封的赵国,为刘邦最终战胜项羽、统一全国创造了有利的战略态势。我想这肯定是给井陉的历史加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我是冲着 “五岳奇秀揽一山,太行群峰唯苍岩”,而苍岩山又有“悬空寺”之称来的。提起悬空寺,我看过山西大同的、云南剑川宝石山的、云南昆明西山的、浙江大慈岩的悬空寺。这次进了苍岩山门,沿着山涧走了大约二十几分钟,便到了“悬空梯云”处。抬头望去,石阶很陡,加之两山的峭壁相距很近,不足2米,心中不免有点颤。站在石阶下面,举目便可以看到悬空寺。这悬空寺,又称“桥楼殿”。
桥楼殿离最底下一个石阶有上百米高,上山石阶共365阶,对峙的万丈深崖两肩之间,横空架起一座悬空寺----“桥楼殿”。当时科学并不发达,先人是如何创造这一奇观呢?听管理处的人说:此桥为隋代建筑,略早于赵州安济桥,桥上的楼殿为唐代建筑,已有一千多年历史,列为中国悬空寺之首。

苍岩山 “悬空寺”从规模上比其它的悬空寺小且少,从技术上不同于其它的悬空寺(建筑于垂直的绝崖石壁上,与山峰合为一体),它是建筑于连接两边绝崖石壁的桥上,与桥合为一体)。它在建桥之前,是先用柴草和树枝堆积起来,到了寒冬,浇上水,结成冰,再取石造桥。我在谷底抬头仰望,则见天开一线,桥殿凌空,有如长虹贯天。云移楼动,恍然欲飞。“桥殿飞虹”的天下奇观,成为苍岩山“三绝”之一,先人的聪明智慧,真是令我钦佩不已。
走上坐西向东,长15米,宽8米桥上,进入桥楼殿,只内有释迦牟尼佛、阿弥陀佛、药师琉璃光王佛三尊佛像。正中背面塑观音像,殿内两侧十八罗汉像。殿里的墙壁上,满墙都是彩绘烫金的壁画,据说是明代的,色彩依然清晰绚丽,我觉得格外的珍贵。最令我惊异莫名的是,在桥楼殿上方100米的弯路上,过往行人皮肤有变黄变绿的现象,光学专家、气功大师、佛教人士说法不一,此为苍岩山“一奇”。 
站在上接青天,下临深谷,如彩虹高挂,与白云齐飞的桥楼殿上,正如古人曾为它写下了“千丈虹桥望入微,天光云影共楼飞”的赞美诗句。我俯身下望,好似置身于绿浪翻滚的海面上。幽深的山涧,铺青叠翠,株株高的矮的树木,闲散而恬静地挺立着。似有置身于仙境之感。山涧里,在众多的树木中,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随处可见的白檀,当地人说,这白檀树非常的抱团,出了这山沟,就不活。

福庆寺是苍岩山上的主要寺院,始建于西晋,距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。相传隋炀帝之女南阳公主曾在此削发为尼而名传天下。 福庆寺内有桥楼殿、天王殿、大佛殿、圆觉殿、灵官庙、梳妆楼、关帝庙、藏经楼、苍岩古塔、公主祠等建筑,是一座依山而筑、临景而置的古建筑群。它们或依危岩,或跨断壁,或沿山曲而萦回,或临深壑又设置,构筑巧妙,择景幽奇。怪不得古人以“万景临诸壑,千峰拱上方”的诗句来称赞它。


我途经苍岩山所在地方圆几十里,皆为荒山秃岭,唯独见此山林木苍翠,古树葱笼,峭壁岩,处处绿色,方悟故名“苍岩”。此山虽然只不过是高一千多米,但是奇峰险崖,挺拔峻秀,山上飞瀑高悬,山下清泉流畅。我全程步行登顶和下山,并且时而拍照也仅用了三个小时。我认定苍岩山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镶嵌在太行山中。 |